当前位置: 首页 > 云浮市云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基础信息公开 > 云浮要闻
文明之风吹拂云浮大地——从“山区小城”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蝶变
发布时间: 2025-07-18 09:04
来源:云浮发布
浏览人数:-
【字号:
背景颜色:
分享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缔造一方文明。云浮,素有“中国禅都”“中国石都”“中国硫都”“岭南祖地”等美誉。位于云浮南江盆地的磨刀山遗址表明,早在六七十万年前,云浮大地就有人类栖息繁衍。从先秦时代的“百越”之地,到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2023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业之城,几千年来,勤劳、质朴的云浮人向山立命、顺水问道,一路上兼收并蓄,云浮的禅文化、石文化、南江文化等由此而兴。

图片

       今天,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云浮人,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以文明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底色。正是凭着这股精神,云浮从“山区小城”蜕变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场蝶变的密码,正藏在这片土地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

五大文化铸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底气

       当清晨的国恩寺钟声回荡,六祖惠能“明心见性”的禅意浸润城市肌理;当石材产业园的机械轰鸣,“点石成金”的工匠精神续写产业传奇……

       2024年,云浮创新实施“文化解码工程”:磨刀山遗址考古成果展吸引23万游客探寻岭南文明起源,正如市委书记卢荣春所言:“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aec8dd0b233644aba10c574fc2a13669(1).png

       云浮这座拥有禅文化、石文化、西江文化、南江文化和红色文化“五大文化”的城市,在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的同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青春云浮打造成一座“善德之城”。

       “了不起”的追梦少年张家城,尽管在5岁时因意外失去右臂,但身残志坚、勇于追梦的生活态度指引他向前和感动了广大群众,2024年,以张家城事迹为原型、由张家城本人主演的励志电影《我,就是风!》在全国院线上映,颂扬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自强精神,以及社会对残疾青少年关爱的力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中国好人”袁梅连,手持936万元大奖彩票却毫不动心,连夜归还给中奖者,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她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7e7a281d149f468ebd4072b2d8853c2d (1).jpg

张家城本人主演的励志电影《我,就是风!》在全国院线上映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名单。云浮新兴县六祖镇、云安区石城镇五星村、新兴县太平镇悦塘村、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和罗定市附城街道丰盛村5个镇村入选全国文明村镇,曾冬梅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和云浮市邓发小学2所校园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其中,云浮市实现了全国文明家庭“零的突破”。

文明实践浸润——织就城乡一体“文明矩阵”

       在郁南县桂圩镇,72岁的村民李伯发现生活变了样。大学生志愿者帮村里绘制的“孝道文化墙”成了网红打卡点,文明实践站里的“银龄课堂”让他学会了用手机挂号。这背后是云浮构建的10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网络,实现县镇村100%覆盖。

图片

郁南县桂圩镇

       目前,云浮全市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63个、实践站973个,构建起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文明实践网络,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7个全国文明单位、19个省级文明单位、67个市级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活动超986场。“结对共建”机制让文明资源流动起来,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每月到云浮的乡村开讲“田间思政课”,436支高校志愿服务队与63个镇(街)结对共建,“气象科普+”“i消防+”等特色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创新打造“左邻右里 不用客气”志愿服务品牌,为超过10万名群众提供上门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启动大中专学生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省63所高校5000多名师生,与云浮63个镇(街)结对459个实践项目,助力“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图片

2024年文明宣传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云城凤州社区

创建工程提质——描绘幸福生活新图景

       漫步云安区石城镇,曾经杂乱的农房经过风貌提升,白墙黛瓦与青山相映成趣。全市完成的4.8万户农房微改造,正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的生动注脚。已初步建成的14条美丽乡村精品带(总长186公里)和14条美丽乡村风貌带(总长242公里),正“环绕”着云浮这座城市。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乡风民俗中,973个红白理事会推动婚丧嫁娶从简,833个文明村实践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云安区石城镇以路为媒“衍”绎和美乡村好光景。(来源:云安发布)

       近年来,云浮聚焦城市“顽疾”,针对长期存在的“遮丑”围挡问题开展“拆围复绿 还地于民”专项工作。截至目前,云城区、云安区累计拆除围挡45处,拆除面积约26130.3平方米,并将其升级打造为道路绿化带、“口袋公园”、停车场等公共服务空间,进一步改善生态和景观环境,逐步实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让群众更好地共享城市文明发展成果。

图片

云浮东高速出入口处的“口袋公园”

       在城市,“文明细胞”培育工程深入肌理。云浮海事局“海青讲坛”累计开讲89期,税务系统“安税心晴”热线服务企业超2000家,15个“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认领“微心愿”1365个。这种创建模式,让城市文明程度指数三年提升27%。

       今天,“青春云浮 善作善成”的城市精神,云浮用30多年时间证明: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信仰,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这片曾经孕育岭南文明的土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精神文明答卷。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媒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