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置沿革】
周代区境为百越(粤)地,秦末为南越国地。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开郡置县。直至元朝,区境西北部属端溪县,东南部属新兴县,东北部属高要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区境西北部属德庆州晋康乡。万历五年(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在罗旁山之东,划德庆州的晋康乡和高要县的杨柳、都骑、思劳、思办四郡及新兴县的芙蓉一、二图连泷水县所属南乡,富林二所地,设立东安县,县治设在麒麟山旁。区境属东安县,属罗定直隶州管辖,此乃有县级行政设置之始。
中华民国3年(1914年),东安县改名为云浮县,区境属云浮县,隶属粤海道。民国17年隶属广东省西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隶属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隶属西江专区。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高要专区。1958年11月,云浮县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属高要专区。1959年4月,新云县改称新兴县,属江门专区。1961年4月,恢复云浮县建制,属肇庆专区,1988年1月属肇庆市。1992年9月,撤销云浮县建制,设立云浮市(县级),由省直辖,肇庆市代管。1994年4月5日,云浮市升格为地级市,新设立云城区,管辖原云浮市(县级)地域。1996年1月,云城区分设云安县。2014年9月,都杨镇划给云安区,云安区前锋镇、南盛镇划给云城区管辖。
2022年,云城区设4个街道和4个镇,分别是云城街、高峰街、河口街、安塘街和腰古镇、思劳镇、前锋镇、南盛镇。全区有123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98个,社区居委会25个。
【位置、面积和地貌】
云城区是云浮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南岸,云浮市东北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邻肇庆市高要区,西与云安区接壤,南与新兴县交界,北与云安区都杨镇接壤。距广州市140多千米,全区位于北纬22°43′—23°08′,东经115°6′—112°20′的范围内。全区总面积778.11平方千米,区内主要河流有南山河和腰古河(新兴江)。西部和东北部为中低山,海拔一般为500—800米;丘陵主要在中部和东部边缘,海拔50—500米,坡度25°左右。中部和东部以低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低于200米。2022年,云城区林地面积5.27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39万公顷。
人口 2022年,云城区总人口371584人92557户,其中城镇人口239877人、乡村人口111707人;男182120人、女169464人;年龄18岁以下87892人、18-34岁77370人、35—59岁126619人、60岁以上59703人。常住人口40.04万人。云城区华侨港澳同胞80645人,台湾同胞441人。
语言 云城区地方语言大致分为云城粤方言(白话)、客家方言(子话),云城粤方言属于广州话语系,与广州话接近,说粤方言的人口数量多、分布广,约占全区总人口的95%;客家方言(子话)属客家语系,说客家方言的人大多数都会说粤方言,人口分布于南盛镇、前锋镇、腰古镇部分地区,约占全区人口5%。
云城区素有“硫都”和“云石之乡”的美誉,已探明的矿产有50多种,主要有硫铁矿、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其中硫铁矿储量、品位均居世界之首。已发现的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铁、铅、锌、锰等;非金属矿种有大理岩、花岗岩、硫、高岭土、石灰石、黏土、砂页岩、钾长石等。云城区是中国三大石材基地之一,是“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石雕)艺术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石雕)艺术之乡”“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石材产品集世界石材品种之大全,有13大系列23大门类1000多个花色品种。
云城区植物资源有129科373属600余种。蕨类植物17科19属23种,裸子植物8科10属15种,被子植物双子叶纲90科268属466种,被子植物单子叶纲15科72属97种。
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山下坡和山谷。里白科芒萁分布于山顶或林下,是构成草地的主要草种。
裸子植物分布面广,是构成植被、用材林的主要植物。松科和杉科是云城区的优势树种。
被子植物双子叶纲是科属种最多的植物,各地均有分布。樟、桑、茶、桃金娘、杜鹃等科是构成阔叶林和灌木林植被的主要成分。
被子植物单子叶纲以禾本科、兰科、百合科植物为主。禾本科的黄茅是构成草地植被的主要成员,各种竹的分布较广,在用材林中占有一定比例。
2022年,云城区林地面积5.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77%,活立木蓄积量305.25万立方米。
云城区野生动物有鸟类、兽类、鳞介类及蛇虫类等,数量较多,分布面广有燕子、麻雀、老鹰、乌鸦、果子狸、泥蛇、水蛇、青蛙等,而华南虎、华南金钱豹等猛兽已绝迹。
地表水 主要来源于降雨,全区据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20毫米,年产水量5.49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1.19亿立方米,枯水年为3.5亿立方米,平均年为5.33亿立方米。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量约为地表产水量的22%,即1.2亿立方米,可解决部分山塘田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其中“天马山”矿泉水是优质饮用水。
主要河流 区内有南山河、腰古河(新兴江)等大小河流10多条,腰古河(新兴江)发源于新兴县的天露山脉和阳春市的竹山顶(古称绵山),自南向北流贯新兴县后在云城区腰古镇联强、雄强、旺村、黄岗塱、云表、水东等村流过,最后经高要注入西江,流经云城区河段长7.5千米,河道落差微小,河床为沙质,沿河两岸有大量的冲积沙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南山河又称洚水河,发源于云安区石城镇茶洞禾昌顶东(海拔696米),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云安区和云城区,在云安区都杨镇的降水出口注入西江。主流长46千米,流域面积25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为3.15%,上坡度较陡,云城至出口段较缓,主河道天然落差101米,是唯一贯穿云浮市区的河流。
2022年,云城区接待游客总人数847566人次,旅游总收入15.17亿元。主要旅游景点有云浮市衍生健康医药产业园、蟠龙洞风景名胜区、大金山。乡村旅游点有朱满楼研学实践基地、仁善田园综合体、红营茶场、大江头番薯基地、水东古村落、黎明飞瀑、银田南药种子种苗基地。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国家3A旅游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条,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条,旅游宾馆、旅馆、酒店106家。
云城区特产主要有云石工艺品、云浮南乳花生、云浮鼓油膏、云城牛大力、南药系列产品、红营茶、金钻凤梨、炒米饼、贡柑等等。十大伴手礼(食品类)有钱丰番薯、铁生牌南乳花生、城村贡柑、瑞春源茶树菇、新云炒米饼、小阳牛大力、众泽红营茶、赤黎香菇、奇香饼家手信礼盒、铁生豉油膏。
交通 云城区具有便利的交通网络,云城距广州140多千米,距深圳330千米,水路距香港177海里。区内有国道G324线、广梧高速公路、江罗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三茂铁路等贯通全境,货物可通过公路、铁路、水路顺利进出。
交通运输配套设施 2022年,云城区主要交通干线有国道G324线,有省道S265、S276、S368、S537、S538线以及高速公路3条。截至12月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935.5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6.49千米。有公路桥梁176座,总长度3859米。城区有客运站点2个,旅客运输营运线路24条,客运车辆102辆,道路客运量52万人次,道路旅客周转量4268万人公里。全区有公交线路21条,公交车132辆,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区有道路货运车辆4813辆,货运量470万吨。
通信 2022年,云城区有邮政局(所)10个,职工188人,寄递业务完成收入1244.5万元。电信有服务网点35个。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2万户,移动用户数达9万户,宽带用户数达4.9万户,光缆线路总长7720千米,其中主干线路2000千米。光宽端口总数15万个,辖区各自然村均实现光纤100%覆盖。云城区移动宽带用户7.9万户,份额超63.55%,电视用户6.3万户,其中VIP订购量超9万次。,云城移动在城区内建设4G基站884个,4G网络实现市区和县城的连续覆盖和乡镇100%到达;5G基站有576个。云城区4G覆盖达100%,实现主城区5G网络的全覆盖。云城联通移动用户7.4万户,5G用户2.5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3万户。
云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2022年,云城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开汛偏早,前汛期降水极端,后汛期台风影响偏重,阶段性高温明显。年平均降水量1930.9毫米,历年同比偏多19.8%;年平均气温22.3℃,历年同比偏高0.4℃;年平均日照1647.3小时,比常年偏多10.4%;平均高温日数36天,与常年基本持平。年内降水阶段性明显,先后有5个台风影响云浮市,影响偏重,初台“暹芭”7月2日以台风级在茂名电白沿海登陆,较常年偏晚7天。
民族 2022年,云城区除了汉族外,有少数民族29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610人,少数民族分布如下:蒙古族27人,回族24人,藏族2人,维吾尔族2人,苗族135人,彝族11人,壮族886人,布依族15人,朝鲜族8人,满族72人,侗族63人,瑶族140人,白族8人,土家族129人,黎族25人,佤族1人,畲族17人,高山族6人,水族1人,土族2人,仫佬族13人,布朗族1人,毛南族2人,仡佬族4人,锡伯族4人,鄂温克族3人,京族6人,穿青人2人,其他1人。
宗教 2022年,天主教竹园天主教堂,教职人员3人,信徒79人。基督教云城福音聚会点教职人员5人,信徒183人。腰古镇福音堂,教职人员3人,信徒141人。佛教南盛镇成觉寺有教职人员4人,信徒989人。
邓发 (1906—1946)原名邓元钊,云浮市云城区人,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1906年3月7日,邓发出生于东安县(云城区)一个贫苦家庭。1919年在云浮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示威大游行。1921年在广州、香港做勤杂工,后加入香港海员工会和洋务工会。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宣传队小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1月至12月任全国总工会南方办事处候补常委。1926年起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任中共广东油业总工会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任五区工人赤卫队副指挥、工人赤卫总队第四联队队长。1928年春到香港,任中共太古船坞支部书记,后任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部长、香港工代会主席,主持建立香港特科。1928年秋起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全国总工会南方代表。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等职。1929年11月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1930年11月起任中共闽粤赣特委书记。1931年1月起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5月至7月任中共闽粤赣省委书记。1931年8月至1934年10月任中共中央局委员。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执委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央执委会主席团成员,仍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了长征。其间:任第二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一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粮食部部长。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7月至9月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7年11月至1939年6月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37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任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期至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前)。1939年冬回延安后,历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1945年8月当选为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之后出席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当选为世界职工联合会理事会理事、执委会委员。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梁桂华 (1893—1927)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鸡村村委会三坑村人,原名贵华,是中国共产党较早时期的优秀党员,广东工人运动杰出领袖之一。生于贫苦家庭。14岁到广州当理发学徒,后到佛山等地当理发工人。他团结理发工人,1921年春末,组织成立佛山第一个工会——佛山市理发工会,并被选为会长。1922年春夏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首个入党的云浮市人、佛山4名早期党员之一。1922年5月,作为佛山团组织的代表,在广州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为25名代表之一。1924年7月,被选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习和参加黄埔军校军事训练。10月,带领南海县农团军到广州,支援平定商团军叛乱的战斗。年底,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先后到南海、番禺、中山、云浮等地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5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1925年6月发动省港大罢工时,已经是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成立于1925年2月)委员。1927年初,任中共香港地委书记。积极参与筹备支持广州起义,专程回家以400元白银把自家的祖屋典当资助起义,并负责存保起义的枪支弹药。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任赤卫队副总指挥,带领敢死队,配合教导团战士占领广州公安局、建立广州市苏维埃政府,并指挥长堤一带的工人赤卫队,配合教导团和警卫团三营展开保卫长堤的战斗。12月13日,在与敌人的肉搏战中,身负重伤,后在广州被敌人杀害。
陈剑夫 (1891—1928)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城头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仅读过4年私塾。民国初期,跟随长兄到香港谋生。1921年3月6日,在香港参加中华海员工会成立大会,会后回到轮船上发动海员参加工会。翌年1月12日,香港海员罢工爆发,带领同船的中国海员参加罢工并回到广州。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任工人纠察队第三大队第九支队队长。1926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海员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并任交际部主任。同年4月,以海员工会代表的身份出席在广州召开的香港各工会代表大会。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任海员工人赤卫队第二大队队长。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初,受中共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小河乡城头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5月初,组织成立中共云浮县委员会,并被选为县委委员、常委。5月中旬被选为中共云浮县委常委、县委书记。8月29日,不幸被捕,31日在腰古镇小河圩英勇就义。
水东古村落 位于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水东行政村,该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今有600多年历史,为北宋理学家程颢后裔所建。水东古村落选址在新兴江中下游河畔,村落以寿庵祠为中心,按“水浮莲花”的意象布局,民居坐向四面八方,依次向外建造。村内有程氏大宗祠、颐燕堂书斋、武举人故居等明清古建筑588座。村中宗祠和部分高墙大户的建筑样式具有典型的徽派特征,并结合岭南建筑风格,与环境融为一体。村中众多宗祠、庙宇门框上留存的“春风道貌,理学家声”“理学文章留万古,光风霁月祝千秋”等古老楹联,表现出程氏家族独特的理学文化意蕴,因此水东古村落有“岭南理学第一村”之称。2009年,水东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水东村古建筑群(程氏大宗祠、活泉祠、颐燕书斋、涵斋程公祠、普泉程公祠、寿庵祠、大塘村程氏香火堂)被列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洞 位于云浮市城区北部的狮子山内,蟠龙洞属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是地下水在大理岩的石缝中流动,经漫长年代不断侵蚀扩大而成的,因其洞体迂回曲折,形若蛟龙,故取名“蟠龙洞”。1993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蟠龙洞是一个历经1.7亿年逐渐形成的次生溶洞。洞内游程528米,分三层,上层“天堂”通天洞,下层龙泉地下河,中层九龙长廊,层层相连,曲折迷人。洞内石花高挂,钟乳低垂,石笋石柱如林;洞中有洞,处处有景,景景皆奇,景物天成,形形式式的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千姿百态,拟人拟物,栩栩如生,各景物更与家喻户晓的“龙母智斗赖布衣”的神话传说紧密相连。置身洞中仿如进入瑶池仙境、水族龙宫的世界,而最为奇特的是在洞内岩壁上长出的晶莹洁白、剔透玲珑的“宝石花”和神似玉石的华丽宫廷蚊帐“玉罗伞帐”。
云浮石艺 是云浮地区石材加工的传统技艺,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当地独特的石雕石刻艺术,现主要分布在云浮市云城及高峰、河口、安塘等镇街。2007年,云浮石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有区秀明、李森才、梁建坤等。云浮属喀斯特地貌,其境内丰富优质的云石资源,为云浮石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自然条件。明朝万历年间,已有石工开采云石,或用于雕制,或选作天然石板画,或进行碑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浮石艺的精美构件曾被选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布达拉宫修复的建筑装饰。云浮石艺传统上以石雕石刻为主,石雕以圆雕、浮雕及阴雕技艺见长,题材以大肚弥勒佛、观音、仙女散花等仙佛人物造型居多,还有象征祥瑞的龙、凤、狮、龟、麒麟及虎、象、牛、马与飞禽鱼虫等;石刻则以碑刻形式表现诗文名句书法为主。云浮石艺主要选取当地优质天然石材作为加工原料,石艺人通常都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根据不同的石材形态及成色进行构思,于石材上墨绘勒线,描绘好雕刻图案,再采用人工雕琢、砂磨抛光等技术雕刻作品。在原有的石雕、石刻基础上,云浮石艺又新增了石拼图和实用装饰工艺两大类型。石拼图又分板材拼图和石材马赛克拼图,板材拼图是利用不同颜色的石板材拼成各种花色图案,而石材马赛克拼图则利用石板材的边角料、碎料及其天然色彩,拼成精美的图案、书法或画面;实用装饰工艺既有花瓶类、盘类等实用器皿装饰,也有圆柱、罗马柱、壁炉等建筑构件装饰。云浮石艺因材施艺,因色取俏,因势造型,颇有“人天同构”的韵味。云城区素有“石材王国”和“云石之乡”的美誉,是中国“三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石雕)艺术之乡”。截至2022年,云浮市累计举办石材科技展览会19届、文化节13届。
大金山 又名大绀山,横跨云浮市云城区、云安区和郁南县。这里贮藏有丰富的硫铁矿和多种金属矿,因矿物似黄金而得名。大金山脉呈南北走向,南起云城区南盛镇小洞村与云安区石城镇红山村,北至云城区高峰街大台村,跨南盛、石城、高村、云城、高峰等镇街,绵延30多千米,东西宽5~8千米。主峰海拔1086米,距云浮市中心城区直线距离7千米。主峰南北各有一峰,分别为南、北小金山,南小金山海拔1059米,北小金山海拔1038米。主峰和大、小金山一带,峰峦叠嶂,气势磅礴,云霞常覆其半,“绀岭层峦”曾是东安县八景之一。大金山森林资源丰富、水源清洁,为白石河的发源地及天马牌矿泉水产地。大金山景色迷人,以云海、奇松、异卉闻名。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在大金山均有分布,山顶多奇花异草。隆冬时节,偶有霜冻奇寒,其时山顶银装素裹,冰挂晶莹剔透,让岭南人也能体验到难得的寒冬韵味。自然生态森林公园初步建成,有南北两条盘山公路直通峰顶,并有景观栈道和登山绿道供游人漫步。
2022年,云城区生产总值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4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86.64亿元,增长8.5%(工业增加值75.14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2亿元,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5亿元,增长2.6%。外贸进出口总额42.14亿元,增长23.5%;外贸出口额19.94亿元,增长138.6%;进口额22.21亿元,下降1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95万元,增长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6亿元,下降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30138元,增长4.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2元,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83元,增长5.6%。全区各项存款余额515.7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0.1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4.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76.46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38亿元,增长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下降7.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下降9.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88亿元,增长3.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0.22亿元,下降6.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9%。
工业 2022年,云城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其中石材企业占55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
农业农村 2022年,云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9亿元。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9万公顷、产量11.45万吨。其中水稻6843.8公顷、产量4.6万吨,蔬菜1666.67公顷、产量3.7万吨,其他农作物(其他经济作物)1292.4公顷、产量1.6万吨。水果种植面积累计2933.47公顷、产量4.27万吨。全年发展培育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7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7家;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带动农户2万多户;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24个,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个,成员3865人,辐射带动农户近1万户。全区畜禽饲养量316.3万头羽,其中肉猪存栏12.1万头,出栏17.39万头;肉牛存栏436头,出栏645头;肉羊存栏1113头,出栏949头;肉鸡存栏220.8万羽,出栏520万羽;肉鸭存栏79.24万羽,出栏740万羽。年出栏100头猪以上的饲养大户287户。较大的畜牧养殖场328处,各种畜禽养殖场819个。全区水产养殖面积655.2公顷,养殖面积0.67公顷以上的养殖场212家,衍生健康医药(广东)有限公司通过了广东省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审核,以创新为核心,传承中医药“药食同源”草本科技,致力于“药食同源”食品的研发(区工业园管委会供图)年产量9828吨,实现产值1.41亿元。
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 2022年,云城区引进招商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17.22亿元,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78亿的150.3%。超10亿元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92.3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1.5%。全年审批、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4个,项目总投资130.7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92个,项目总投资47.32亿元;企业投资项目120个,项目总投资83.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工业投资增长27.4%。
产业园区建设 2022年,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云城片区)围绕绿色石材、金属智造和健康医药三大产业集群,推动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安塘石材基地、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主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发展园区经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云城片区)规划总面积6486.67公顷,经省批准面积2307.33公顷,其中已供地面积1717.93公顷。入园企业(已注册)198家,至年底入园项目投资额326.68亿元,园区用工总人数1.92万人。
教育事业 2022年,云城区有小学74所(其中小学31所、教学点43所)、初级中学8所、完全中学2所、公办及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11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2所、民办幼儿园96所)。在校小学生48795人,在校初中生17772人,在校高中生5264人,在园幼儿23442人。全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4358人(其中在编教师3458人、编外教师900人)。全年新建、改建、扩建学校4所,新增学位2790个。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4%,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82%;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完成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2%。全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4人次、省级集中面授培训160人次、省级网络培训500多人次、市级培训近300人次、区级培训2.6万人次。全年教育支出7.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6%。全区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云浮中学本科上线率78.8%、特殊控制线上线率15.3%,云浮市第一中学上本科线人数144人。科技2022年,云城区组织申报并获立项省级科技项目8个,获支持经费140万元。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年组织11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有省级工程中心3家。指导1项产品申报2022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其中1项产品(超高强度复合材料电杆)通过评选,被认定为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有22名企业科技特派员、26名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派驻到全区各个企业、乡村。
文化体育 2022年,云城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不可移动文物点94处、省级革命文物名录4个;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省级1个、市级4个、区级1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全区有图书馆1座、文化馆1座、博物馆1家、镇(街)综合文化站8个、镇级文体广场8个、镇(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116个、农家书屋12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3个。有体育馆1座、足球场2个、游泳馆1个、社区体育公园16座、区级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区级单项体育协会10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个,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94人,全区有体育场地1600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1529个、室内体育场地71个),体育场地面积106.09万平方米,城乡“三级”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113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全年云城区组织15支代表队189人次,分别参加全国、省、市赛事18项(次),获得市级冠军5个、亚军3个、季军6个。
医疗卫生 2022年,云城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8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9所,村卫生室(站)14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计生服务机构1个,个体诊所(门诊部)52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77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实际开放床位504张。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1188人、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289人、注册护士363人、全科医生76人、公共卫生人员55人、中医医师62人、乡村医生210人,个体诊所(门诊部)有医务人员212人;有副高以上职称24人、中级职称122人、初级职称584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142.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住院人数1.19万人,下降4.8%。
社会保障 2022年,云城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7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09万人。全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2.34万人,统筹支付金额9303万元。
党建赋能 2022年,云城区加强党建引领,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公司+农户”等联结方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花卉、南药等特色产业。依托云城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延链强链,重点抓好思劳镇云贡村、河口街道双上村和腰古镇雄强村等红色美丽乡村的挖掘利用,推动红色美丽乡村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统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200万元入股金晟兰优特钢项目,推动思劳镇发挥村党组织作用盘活撂荒地6.67公顷复垦复种,前锋镇、南盛镇分别建成花卉、南药产业基地和现代养殖小区。
组织振兴 2022年,云城区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培育和树立一批乡村治理典型,安塘街道白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前锋镇列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云城街道新中村、高峰街道高峰村委、河口街道马岗村委、安塘街道安塘村委和布贯村委和南盛镇四坑村列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域推进农村党建示范区镇村创建活动,激活提升“红色村”思劳镇云贡村等一批红色基因示范点,聚力推进7个党建综合示范点建设,打造云城街道金龙社区“三横四纵五共”的“典”字型社区治理体系、安塘街道“党群服务一条街”、前锋镇大江头村“红色农旅”等基层党建特色经验。
产业振兴 2022年,云城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南药)产业园总投资18.3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投入财政资金6000万元,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15.6亿元。1月,国家现代农业(南药)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是全省第一个提前一年通过认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承办全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培训班,创建经验在全省推广。云城区省级花卉产业园规划以前锋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广东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花卉专业镇)为核心区,至年底第一批建设项目完成80%,对接意向企业8家,其中云城区南盛镇鹅公田村(柑橘)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全区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年内新增2家)。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6个,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家,发展市级家庭农场7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年内新增1个),推荐认定的益农信息社134家,辐射带动农户1.3万户。发展培养特色旅游产业,全区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年内新增2个),仁善田园(广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广东乡村振兴板挂牌,举办2022年云城区第五届番薯节暨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南药种植,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8个、种苗繁育基地7个,引进和培育广东银田、云浮佰和明、中山国雅沉香等种植企业,全区种植南药7020公顷。抓好特色种植,建设区级花卉产业园,创建省级花卉产业园,引入广州益农生物企业,建立云浮市花卉研究院,全区花卉种植3866.67公顷,蔬菜等种植2666.67公顷;永盛农林公司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获批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人居环境整治 2022年,云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2.98亿元(其中申请专项债券资金2.3亿元),项目资金划拨使用1.77亿元,完成项目投资2.36亿元。开展厕所革命攻坚,完成20座问题公厕和10个问题户厕的整改,整改率100%。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攻坚,新建城镇污水管网82.34千米;新建农村污水管网226.24千米。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50.6%,治理率50.3%。开展农村垃圾攻坚,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集、转运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100%,村庄保洁覆盖率100%。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其中“南药之乡·绿色康养”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度45千米,“浪漫花海·诗意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度60千米。
文化振兴 2022年,云城区推进文明实践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和志愿驿站的功能升级,打造一批志愿为民品牌服务项目。全区16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实践系列活动3100多场,受众超18万人次。完成云城区6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和2座旅游厕所建设,开展优秀文艺作品节目线上展播12场,完成送戏下乡20多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1234”工程,保护发展腰古城头红色文化,挖掘邓发、梁桂华、陈剑夫等革命先烈精神以及河口街道双上村和布务红色村、南盛镇朝阳渠等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遗址。挖掘文化资源,助力文旅产业。策划推动大金山康体产业、南盛·山水涧项目、云溪谷文旅项目、腰古镇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前期规划工作,腰古镇城头村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社特色村。
资金保障 2022年,云城区安排人居环境整治资金4205万元,筹集安排美丽圩镇建设资金853万元,筹集安排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41亿元。
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云城区挖掘培养优秀干部,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全面启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区镇两级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培训52场次。选派90名优秀机关干部驻村(挂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全区123个村(社区)全覆盖;加强常态化驻村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推动54名机关干部到镇村任职,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8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8万元,发放各类创业补贴34.1万元。
2022年,云城区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上资料申报工作,加强和规范公益广告管理,持续开展城市精细化环境、秩序、服务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全区区级及以上文明镇4个(覆盖率达100%),98条行政村均达到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云城区推荐的9所学校全部通过2021年度云浮市文明校园达标创建考核,云浮市田家炳学校、曾冬梅家庭分别获得“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李银凤家庭获2022年云浮市“最美家庭”称号。深化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全区文明实践(所、站)服务功能的提档升级,推进文明实践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和志愿驿站的功能升级,打造一批志愿为民品牌服务项目,全区16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实践系列活动3100多场,受众超20万人次。加强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少年等选树机制,持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打造全区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胡东升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云浮好人”,林少冰获评2022年第二季度“云浮好人”,严惠清等5人获评2022年第三季度“云浮好人”,吴紫瑜等5人获评云浮“新时代好少年”。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化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先进事迹宣讲活动20余场。
爱国主义教育 2022年,云城区收集材料积极申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邓发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落实专人配合完成参观单位多项大型庆典、媒体拍摄、党日活动等接待解说工作,全年接待个人、团体742批次,参观人数6303人。落实《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筹建工作专班明确职责,指导推进邓发故居修缮布展及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截至12月底,完成邓发故居修缮布展(红色氛围文化提升布展项目)设计方案。南盛镇朝阳渠红色基因传承项目完成北村炮楼安全鉴定工作,朝阳渠防水工程施工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2年,云城区聚焦城区主战场,做好创建网上资料申报工作,加强和规范公益广告管理,持续开展城市精细化环境、秩序、服务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云城区区级及以上文明镇4个(覆盖率达100%),98条行政村均达到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推荐的9所学校全部通过2021年度云浮市文明校园达标创建考核,云浮市田家炳学校、曾冬梅家庭分别获得“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李银凤家庭获2022年云浮市“最美家庭”称号。
职业道德教育 2022年,云城区发挥先进典型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少年等选树机制,持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打造全区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健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集体等选树机制,胡东升、林少冰等10人获评2022年度“云浮好人”;吴紫瑜等5人获评2022年云浮市“新时代好少年”;云城区志愿者协会、高峰街志愿服务队等5个组织/团体获评“2022年度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云城街志愿服务队、思劳镇志愿服务队获评“2022年度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林秋红等10人获评“2022年度优秀志愿者”;张灿枝等9人获评“2022年度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冯清桦等6人获评“2022年度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云浮市第二小学志愿服务队、高峰街道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获评“2022年度一网一证先进集体”。组织先进事迹宣讲活动80多场。
社会公德教育 2022年,云城区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传播文明乡风。全面推进婚俗改革,集体婚礼引领新风尚。推出清明节云祭祀缅怀英烈云活动,发出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行动丰富开展,垃圾分类、分餐公筷、文明出行、崇尚节约等成为新时尚。强化网络文明建设,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发共享网络文明热潮。深化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先进事迹宣讲活动20余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推动传统节日振兴,在全社会凝聚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022年,云城区制定印发《云城区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云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奖补资金工作方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为试点工作提供工作指引和资金保障。强化阵地建设。全区1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对标“五有”建设标准实现全面覆盖。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全区197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年内累计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助弱帮困、科学普及、卫生环保、法律援助、医疗健身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100多场次,受益群众超20万人次。
2022年,云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7%,PM2.5浓度21微克/立方米,PM10、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6项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联合多部门开展S368线云六公路秩序整治百日行动,立案查处堆场企业2家,督促落实整改企业37家,有效降低云六公路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路检,组织开展路检22次,联合查处违法行为61宗,发出整改通知书61份。科学谋划推动等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入库和实施。印发《云城区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责任分工方案》,强化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有效遏制秋冬季臭氧污染及冬季颗粒物污染,出动检查人员3341人次,检查重点用车大户5家,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运行情况和油品质量监督检查15次,出动道路洒水保洁车辆约5340车次,扑灭露天焚烧155次。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新兴江松云、小河城头、南山河永丰桥断面水质均值为Ⅲ类,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先后印发实施《2022年云城区水质达标攻坚工作方案》和《云城区2022年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方案》,明确南山河、新兴江等10段干支流重点问题清单、整治目标和措施。加大未稳定达标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排查治理力度,实施云城区迳尾水库、云龙水库和大坑尾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工程完成并投试运行,加快建设高峰河围墩支流生态湿地水质净化项目,前锋、南盛、思劳、安塘等城镇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营。加快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争取上级水污染防治资金、涉农资金和债券资金支持,科学谋划云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建设项目、新兴江松云国考断面周边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项目。根据市下发入河排污口整治清单,云城区整治任务5个,完成整治5个,整治完成率100%。
2022年云城区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自然村情况表
村注:此表由各镇(街)核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