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园风光,景色盎然,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小小乡村沐浴在浓浓绿意之中……走进木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迫不及待与思劳镇农技人员细数种植木瓜带来的好“钱景”。
近年来,思劳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在“育苗、培土、施肥、嫁接”四大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抛出种植木瓜的“橄榄枝”,着力打造木瓜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党建“育苗”强根基,产业乘风正起势
农业发展既要立足当前,更要乘势而上。思劳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紧抓“三农”工作主线,培育本土木瓜产业这棵“希望种苗”,推动“都老木瓜”品牌崭露头角。一是产业底色更红。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支部铺路、党员带路”的方式,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入户讲解种植木瓜知识,讲政策、讲前景,提高农户种植木瓜积极性,实现“要我种”到“我要种”的思想转变。二是队伍力量更强。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邀请陈国洪高级农艺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邹梦遥教授等专家进站驻站,多次向农户分享种植木瓜经验技巧,为木瓜产业发展“传经送宝”。在专家的指导下,农户信心大增,纷纷开荒闲置土地用于种植木瓜,实现“无地种”到“开荒种”的行动转变。三是发展势头更劲。积极引入广东正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带种苗、带技术、带人才”的“三带”模式,建立标准化自主育苗体系,联农带农开展连片化种植木瓜,实现“个人种”到“集体种”的理念转变。
(都老村委村支书陈小婷了解木瓜种植情况)
二、连片“培土”壮主体,龙头带领挑大梁
农业发展既要一马当先,更要同心协力。思劳镇牢牢把稳农业产业发展基本面,重点培育农业主体,以“农企带动农户”作为木瓜产业的“孵化器”,共筑木瓜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一是“人”尽其才。动员企业聘请村中有意向种植的农户从事木瓜种植、管护、施肥、采摘等工作,试点开展“以工代教”授课方式,在具体农作活动中学习木瓜种植知识,辐射带动城村、周村种植木瓜超150亩。二是“地”尽其利。结合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打破土地制约产业发展的“桎梏”,以集约“小田地”撬动木瓜产业发展的“大作为”,盘活闲置土地超300亩种植木瓜,为木瓜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三是“技”尽其用。思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主动邀请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乡土专家、农村职业经理人等轮番上阵“问诊把脉”,现场实地调研“精准开方”,从提升土地肥力到优化生长木瓜周期,为企业量身订制“优化木瓜种植套餐”。
(思劳镇都老村木瓜基地种植情况)
三、精心“施肥”优服务,政企助农破瓶颈
农业发展既要精耕细作,更需未雨绸缪。思劳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聚焦农民所思所想所盼,运用政企联动模式,为木瓜产业精准“施肥”,有效破解农户“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困境。一是保险“兜底”降风险。邀请保险公司为农企、农户制定政策性保险方案,明确投保范围和投保作物,显著减少农企运营种植风险。如协助正盛农业公司对接保险公司为93亩木瓜投保政策性保险,受恶劣天气影响,过半木瓜树被吹倒,木瓜产量大受影响,随即保险公司根据受灾情况和投保范围理赔13万元,有力解决了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二是培训“充电”提本领。针对种植户缺乏专业知识的短板,组织农户参加“云城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乡村工匠培育班”“农技提升培训班”“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等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户综合素质,为木瓜农业发展注入人才动能。三是政策“覆盖”促成果。积极落实耕地地力补贴、撂荒耕地补贴等惠农政策,进一步压降农户种植成本。同时,指导农户提前做好灾害防御,科学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有力巩固了农业丰产丰收成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邹梦遥教授团队到木瓜基地调研指导)
四、创新“嫁接”兴业态,链条增值结硕果
农业发展既要一枝独秀,更要百花齐放。思劳镇深挖资源优势,创新运用“嫁接”思维,精心滋养木瓜产业生态,在平台搭建、技术升级、潜能发掘上深耕细作,激发木瓜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嫁接”平台优势,精心育品牌。 精心培育“都老木瓜”地域特色品牌,积极“嫁接”各类展示推广平台,通过参与“前锋番薯节”“镇镇有声”等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并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扩大“都老木瓜”品牌知名度,为木瓜产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嫁接”技术成果,严管稳质量。大力实施木瓜标准化种植,精准“嫁接”先进农业技术,推广高抗病性、优果率种苗,普及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精准管理技术,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夯实产品品质根基。三是“嫁接”发展经验,深挖新潜能。充分借鉴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积极探索“木瓜+”融合发展路径,鼓励农户试点开展观光、农事体验等趣味活动,尝试推出“木瓜干”“木瓜酸”“木瓜糖水”等附加产品,推动木瓜产业链条延伸。
(思劳镇木瓜产品)
耕耘不辍希望种,汗水浇开幸福花。接下来,思劳镇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接二连三”地探索延伸如木瓜、贡柑等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在“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之年,绘就“一产更稳、二产更优、三产更活”的产业发展新图景。